黑膏药的制备分为药材的提取、炼油、下丹成膏、去“火毒”、摊涂等过程,其中炼油是关键操作。
药材的提取
须按药材性质分类处理。大部分不具挥发性的动、植物药材(粗料)切碎后用油加热提取有效成分,除去药渣后备用。处方中芳香挥发性药物、矿物类、树脂类以及其他较贵重的药物(细料),如麝香、冰片、乳香、没药、丁香、肉桂、朱砂、雄黄等应研成细粉,在摊涂前掺加于制成的
膏药中。
操作时,将粗料药中质地坚硬药材先放入铁丝笼内,送入炼油锅中,将锅盖固定好,用离心泵将植物油由进油管送入锅中,然后以直火加热。花、草、叶、果、皮等不耐热药材可后下。当锅内油液沸腾时,火力可减弱,油温约达200℃~220℃时即可停火,至药料外表深褐内部焦黄为止。待油液温度适当降低后,可连铁丝笼将药渣取出。在提取操作时,应先在水洗器内加水适量,开动离心泵,使水经喷水头呈交叉的雾状喷出,充分淋洗逸出的烟气。残余的烟气由鼓风机沿排气管排出室外。洗气用水可反复使用,如水表面有积聚的少量乳油可由阀放出。洗气用水使用一定时期后,可由阀排出。
炼油
炼油是使油脂在高温条件下氧化、聚合,增高粘度以适合制膏要求,即将去除药渣的油继续加热熬炼,温度控制在270℃~300℃。炼油程度应老嫩适宜,以取油少许,滴于水中能聚结成饼状而不散为度(滴水成珠)。熬炼过“老”,则
膏药硬度大,粘着力小,贴于
皮肤时易脱落,可加入适量嫩油调节;如过“嫩”,则膏药质软,贴于皮肤后容易移动,且粘性强,不易脱落,可在下丹后继续熬炼调节。炼油时的最高温度可达320℃左右。此时有大量刺激性浓烟发出,应注意调节温度,防止着火。油炼好后,经细筛滤过后输入贮油槽中备用。
下丹
系指在炼成的油中加入黄丹反应生成脂肪酸铅盐的过程,此外,铅盐还可促进油脂进一步氧化、聚合、增稠而制成膏。
下丹时,将炼油送入下丹锅中,在搅拌中加热,在高温下徐徐加入黄丹,继续搅拌使黄丹与油充分化合,并成为黑褐色的稠厚液体,反应程度适宜,检查膏药的老、嫩程度,可取少量样品滴于水中,数秒钟后取出,如粘手,撕之带丝不易断时表示过嫩,如撕之发脆表示过老。膏不粘手、不脆,稠度适当表示合格。一般植物油500g用丹150~210g,冬季可少用些,夏季多用些,如丹的用量过多则膏药变老,脆性大;过少则嫩,膏药流动性大。
去“火毒”
若直接应用油丹化合物制成的膏药,常对皮肤局部产生刺激性,如出现红斑、疡痒及发泡溃疡,这种刺激性因素俗称“火毒”。
因此,膏药制成后,将它徐徐倾入冷水中,以除去水溶性刺激性物质如丙烯醛等。操作时用木棒不断搅动,使成带状,以利冷却,当洗涤水变热时应另换冷水;凝结后取出反复捏压,并制成团块,将团块浸于冷水中,至少24小时,多则数日,每日换一次水,使火毒去净,否则贴于患处轻则发痒,重则发泡溃疡。
摊涂
取膏药团块置适宜的容器中,在水浴上熔化,如有细料组分者,此时将细料兑入,搅匀。用竹签沾取一定量的膏药,摊于纸或布等裱背材料上,要注意每张重量合乎要求及涂形圆态。
涂布量差异限度:取成品10~20张(大膏药10张,小膏药20张)除去布或纸后,分别称定重量,与处方规定量相比较,均不得超过规定重量±5%.